產品名稱 |
康愛草2號蘆筍種子 |
面向地區 |
保護地育苗中的管理 在塑料棚等地設施下,行營養缽育苗或直接播種于苗床的苗期管理,應以溫度、水分管理為中心。從播種至出苗階段,除供給充足水分,于床土表面或營養缽上覆地膜保濕外,應將棚膜四周密封保溫,盡量保持較高的棚溫,以加速出苗。出苗后即去地膜并進行通風換氣,降低床溫,以免幼莖徒長,致使倒伏。還要隨著外界氣溫上升,加大通風換氣量。晚間要蓋上棚膜,并覆草苫,以免霜害和凍害。一般白天床溫保持在25℃左右,高溫不得超過30℃,夜間低溫在12~13℃,日平均溫度為20℃左右。由于經常通風換氣,床土極易干燥,營養缽苗更易失水,故應經常澆水。一般3~5天一水。苗期追肥只需2次,次于支幼莖展葉后,結合澆水公頃施尿素105~150千克,其后20天左右再施一次,量同次。 間苗在第二支幼莖將發生時進行,每缽(穴)擇優選留。間苗應撬松培養土,連根拔除,否則殘留的根株仍會抽生莖葉。 當苗高25厘米以上,莖數有3~5支,準備定植大田前,應進行揭膜鍛煉,使秧苗處在露底條件下,并控制供水,以使根株充實,適應大田環境,縮短緩苗期,早發新根。
蘆筍種子外殼厚且有脂質,吸水較慢。用50%多菌靈300-500倍液浸種24小時,再放入25-30度溫水中浸種2-3天,每天更換新水3-4次。浸種后用干凈紗布包好,置于25-30度條件下催芽,催芽期間每天用25度左右溫水淋澆1-2次。種子露白即可播種。
休眠期極耐低溫。春季地溫回升到5℃以上時,鱗芽開始萌動;10℃以上嫩莖開始伸長;15~17℃適于嫩芽形成;25℃以上嫩芽細弱,鱗片開散,組織老化;30℃嫩芽伸長快;35~37℃植株生長受抑制,甚至枯萎進入夏眠。蘆筍光合作用的適宜溫度是15~20℃。溫度過高,光合強度大大減弱,呼吸作用加強,光合生產率降低。 [2]